首页 / 国内皮卡 / 谁在中国扮演皮卡的角色?

谁在中国扮演皮卡的角色?

提到皮卡,我脑海里总能浮现它在美国电影里出场的数十种方式,但要我用文字描述出来,却又显得词穷墨尽。尽管看了无数美国大片,但对美国文化依然不甚了解。更何况,在中国,我能见到的皮卡,比我能见到的黄金还少,更别说能够拥有一款皮卡,去真切感受美国电影里的场景了。对我来说,没有亲身感受,怎么写都会显得苍白无力,不如做罢。

谁在中国扮演皮卡?

写不了场景,就当不了编剧。那还不如来简单谈谈皮卡这款全能的“神车”。此前,已经有很多前辈、专家在各种网站、论坛、媒体等地谈及过皮卡为何物、为何在中国不受待见等问题,站在前人的肩膀上,我也想谈谈皮卡为何物,在中国,到底是谁在扮演着皮卡。

皮卡,是来自美国名词“pick-up”的音译,严格来讲是“客货两用车”和“轿货车”的代名词,兼具家用车和商用车的双重特性。相比于轿车,它更具承载性和通过性;相比于轻卡和微卡,它的安全性和驾乘舒适性又更高。因此,皮卡在美国非常畅销,单福特F系列就已经累计销售了3400万辆。但是在中国,皮卡却只是一款小众车型,累计销量只有40多万辆,占整体汽车份额的2%都还不到。

那么问题来了,作为一款近乎全能的代步和搭载工具,为何皮卡能在美国受青睐却不受中国待见呢?这还得从皮卡的出身和中国的政治、经济体制说起。

由于翻译为“皮卡”,加上中国的政治体制和经济模式都来自前苏联,在交通管理体系上自然也采用了前苏联的模式,导致皮卡自从进到中国就被归于“卡车”行列,低端和廉价成了早些时候中国人民对皮卡的普遍认知和印象。随着国外高端皮卡的引进和汽车市场的日趋成熟,尤其是海外影视作品的熏陶,中国人对皮卡的早期刻板印象早已被打破。但国家政策层面的桎梏却从未放开,以致政策成了当前阻碍皮卡在中国发展的主要障碍。不让进城、不享受高速免费、一年一检、15年强制报废等等政策,让皮卡在中国受尽不公和歧视,市场发展更是寸步难行。

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,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,人们迫切需要一款可以满足工作和生活方方面面需求的汽车产品。而被公认为最适用的皮卡却在政策层面无法解禁,人们不得不寻求一种替代品。好在拥有高底盘的SUV和大空间的MPV给了人们些许慰藉,与皮卡“全能载具”的属性极其相似,开始在中国扮演着皮卡的角色。

从某种程度而言,SUV和MPV的确与皮卡存在诸多相似的地方,比如大空间、人货两用。但从本质而言,皮卡与SUV和MPV相比其主要区别在于载货仓和载人仓是否分开,皮卡的载货仓是敞开的,更倾向于载货性能,而SUV和MPV则具有更多乘用车的属性,在载货能力上是不如皮卡的。从实用功能性上来看,SUV明显比MPV更像皮卡。因为SUV不仅拥有高底盘、大空间,更重要的是在越野性能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,与皮卡无畏、无惧和全能的精神如出一辙。

基于此,SUV成了中国汽车市场增长速度最快的细分领域之一,SUV产品也顺理成章地成了中国多数家庭的“座上宾”。从这个层面来讲,SUV在取代皮卡的道路上无疑是成功的。更何况,SUV有着比皮卡更多的载人数量,更加符合中国家庭的用车习惯,因此,说SUV在中国扮演皮卡,一点也不为过。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皮卡车大全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pikache.org/archives/3479

皮卡车大全网作者

皮卡车大全,关注国内外皮卡车行业动态。
上一篇
下一篇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18530003691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613365810@qq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00-17:30,节假日休息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手机访问
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

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

返回顶部